中醫有一個很好的治療手段,就是督灸。在督脈上灸,借助督脈總督陽氣的作用,激發出人體自身的陽氣,又將這種溫熱,通過復雜有序的經絡系統層層傳遞到全身,身體的正氣就自然建了起來。
中醫說“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。”正氣一強,病邪可不就夾著尾巴逃跑了嗎?
督脈起于會陰,并于脊里,上風府,入腦,上巔,循額。邪犯督脈,則角弓反張,項背強直,牙關緊閉,頭痛,四肢抽搐,甚則神志昏迷,發熱,苔白或黃,脈弦或數。
督脈上行屬腦,與足厥陰肝經會于巔頂,與肝腎關系密切,督脈之海空虛不能上榮于充腦,髓海不足,則頭昏頭重,眩暈,健忘;兩耳通于腦,腦髓不足則耳鳴耳聾;督脈沿脊上行,督脈虛衰經脈失養,則腰脊酸軟,佝僂形俯;舌淡,脈細弱為虛衰之象。督脈主司生殖,為“陽脈之海”,督脈陽氣虛衰,推動溫煦固攝作用減弱,則背脊畏寒,陽事不舉,精冷薄清,遺精,女子小腹墜脹冷痛,宮寒不孕,腰膝酸軟,舌淡,脈虛弱亦為虛象。
督脈總督一身之陽氣,只要是陽氣衰弱都可以在督脈上找到合適的穴位進行治療。現代醫學命名的強直性脊柱炎、類風濕性關節炎、腰椎間盤突出癥、骨性關節炎、骶骼關節炎、老年性骨質疏松癥、股骨頭壞死等。尤擅治療現代醫學還沒有很好治療手段的強直性脊柱炎。
督脈可以溝通全身經絡。通過艾灸督脈的綜合作用激發協調諸經,發揮經絡內連臟腑,外絡肢節,溝通內外,運行氣血,平衡陰陽,抗御病邪,調整虛實的功效,從而達到預防保健的目的。
現代社會由于人們長期工作勞累,熬夜,飲食上吃太多涼性的食物,還有越來越多的空調病,這些都大大消耗了人體生存所需最基本的陽氣。所以人們才會感到身體越來越疲憊,精神越來越消沉,工作沒有激情,這些都在暗示人們身體的消耗的陽氣越來越多,而不注重補充才會導致一系列的情況出現,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“亞健康”狀態。
這些癥狀在現代醫學上沒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。但是通過艾灸督脈這種物理性的治療措施,不僅可以起到改善癥狀的作用,還可以起到預防與保健的作用,這也是現代社會所提倡的“治未病”的保健養生思想。
女性屬陰性體質,因而相比男性來說,陽氣往往不足,這也就導致女性往往易患寒性疾病,如往往手腳冰涼,痛經等等,這些基本都是因為陽氣不足不能溫熙四肢、臟腑,以至于寒邪凝滯在這些部位導致疼痛不舒。
艾灸督脈可以讓陽氣在體內慢慢積聚起到大補陽氣的作用,使之到達體表起到御邪防病,在內到達全身各處起到溫通經脈、溫熙臟腑的作用。
艾灸督脈對女性面部的黃褐斑、雀斑、痤瘡等各種隨著衰老的出現的癥狀,也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,這些都是通過調節全身的陰陽的平衡來調理全身的各臟腑的功能,以達到防病,保健的作用。
一、艾灸病變部位皮膚,短時間提高艾灸點周邊及深層溫度。
可殺滅局部病菌,使局部堆積的垃圾在高溫下發生形態變化,容易排出。高溫也能提高生物酶對垃圾的分解、合成,易于排出。高溫也加速了局部的血液和體液流動,通過血液和經絡運走局部垃圾。
如癬癥、腳氣、毛囊炎、嘴角炎、中耳炎、青春痘、等等表皮病的艾灸治療,艾灸局部先是高溫殺滅了致病菌,再消融了皮下垃圾,癥狀慢慢就消除了。不吃藥不打針,立竿見影,療效又快又好。
二、艾灸治深度或內臟疾病,要灸相關的穴位,灸熱由穴位進入,通過相關的經絡傳輸到深層或內臟,使深層或內臟臨時升溫,達到與艾灸表皮一樣的效果。
如膝關節的灸療,選血海、梁丘、陰陵泉、膝陽關等穴艾灸,熱能通過穴位進入經絡直達膝關節腔,臨時提高長期陰冷的關節腔的溫度,殺菌,消融垃圾,促進血液循環,修復受損組織,達到治療關節炎的目的。
再如艾灸治肝炎,取穴肝俞、陽陵泉、大椎、中脘、陰陵泉、足三里。灸熱通過經絡傳導直達肝臟,殺滅肝內病菌,消融肝臟積存的垃圾,恢復肝臟功能。
三、人體組織器官除先天功能不足、外力損傷和老化外,本身一般不會功能衰竭,絕大多數疾病都是氣血不足引起的。人體氣血不足首先引起組織器官的代謝功能大打折扣,再是使體內代謝廢的清理排出進程打折扣。
體內廢物,也就是垃圾的逐漸積存會堵塞經絡,填充組織器官,反過來進一步惡化組織器官和經絡的運行以及人體氣血的生成。如果如此惡性循環就會先患糖尿病,再各大器官衰竭,直至癌變。
灸通灸透之后讓五臟各司其職回歸本位,心身和諧,陰陽自然平衡,身心自然健康。這期間,身體排毒的通道一起打開,明顯的病痛部位會加重,最先修復好的部位開始呈現,讓人悲喜交加,疼并快樂著!一旦經絡通暢氣血充盈的時候,康體自來!
艾,來自遠古,大地之恩賜,厚德載物
灸,源于太陽,上蒼之饋贈,自強不息
沒病的時候灸一灸能強身健體;
生病的時候灸一灸能調病驅疾。